玉米瘤黑粉病病害的田间症状?

2025-04-14 13:41

玉米黑粉病是局部侵染性病害,在玉米的整个生育期间随时发生,但一般苗期发病较少,抽雄后迅速增多。该病主要为害植株地上幼敏组织和器官,如茎、叶、花、雄穗、果穗和气生根等。受害组织因受病原菌刺激而肿大成瘤,病瘤表面有白色、淡红色,以后变为灰白色至灰黑色的薄髓。最后外膜破裂,散出黑褐色粉末(病原菌的厚垣孢子),病瘤的大小差异悬殊。通常叶片和叶鞘上的瘤较小,直径仅1-2厘米或更小,一般不产生或仅产生少量黑粉。

玉米黑粉病又名瘤黑粉病、黑穗病等,是由玉米黑粉菌引起的病害。其主要特征是在病株上形成膨大的肿瘤,肿瘤近球形、角形、棒形或不规则形,有的单生,有的串生或叠生,大小不一。肿瘤外表有白色、灰白色薄膜,内部幼嫩时肉质,白色,柔软有汁,成熟后变灰黑色,坚硬。瘤黑粉病最初时病瘤外表为白色或灰白色薄膜,内部幼嫩时为肉质,白色,以后瘤内充满黑粉,在外膜破裂后散出。被侵染的组织因病菌代谢产物的刺激而肿大成菌瘤。瘤的形状和大小因发病部位不同而有差异,茎节瘤和果穗上的瘤大如拳头或更大些,而叶上的瘤仅有豆粒大小。雌穗可全部变成黑粉或仅部分籽粒受害;雄穗的部分小花也可受害,形成袋状肿瘤,内部充满黑粉。

幼苗期:苗期受害情况不易被发现,需仔细地诊断才能正确地辨别出病株。一般当幼苗长至3-5片叶(植株高度30厘米左右)后症状才开始显现,靠近地面的茎基部或叶片背面产生小瘤状物,茎基部病瘤膨胀较大,严重时可致幼苗枯死。有的病瘤沿幼茎串生。

成株期:以雌穗发病危害最重,果穗上半部或个别籽粒上产生瘤状菌瘿,严重时全穗形成畸形菌瘿。菌瘿的外薄膜颜色起初呈白色,后期过渡为黑灰色。薄膜破裂后便散发黑灰色的粉末(孢子),孢子可萌发并再次侵染玉米。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