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青枯病发生的原因和防治措施是什么?

2024-11-15 14:55

玉米青枯病为玉米根茎病,首先是根系发病,部分发生淡褐色水渍状病斑,逐步扩展到整个根系,呈褐色腐朽状,最终根变空心,根毛稀疏,植株易拔起;病株叶片自上而下呈水渍状,很快变成青灰色枯死,然后逐突变黄;果穗下垂,穗柄柔韧,不易掰下;籽粒干瘦,无光泽,千粒重下降。玉米青枯病也叫玉米茎基腐病,是为害玉米根和茎基部的一类重要土传真菌病害。如及时中耕及去除下部叶片,使土壤湿度低;通风透光好也是防治措施其中一种。叶片症状:主要是青枯病和黄枯病,青枯被称为急性型,发病后,叶子从下到上迅速的枯萎,呈现灰绿色,被水烫伤或结霜。黄枯型也称为慢性型,发病后叶片自下而上逐渐的黄枯。穗部特征:玉米青枯病的后期,穗芽干燥,穗柄柔韧,穗下垂,不易折断,籽粒干燥,千粒重下降,脱粒困难。只有预防和综合防治才能减少或控制疾病,玉米青枯病发病速度快,一旦发现,必须尽快进行控制。发病率一般为,严重的达30%以上。青枯病一旦发生,全株很快枯死,一般只需5~8天,快的只需2~3天。玉米青枯病的病原菌尚有争论,各地分离的病菌不同,有三种看法:1.由真菌镰刀菌引起的;2.由真菌腐霉菌引起的;3.是由腐霉菌和镰刀菌复合侵染形成的。这三种情况是都存在的,由于各地生态环境不同,所以得出的结果不一。镰刀菌和腐霉菌二者都能浸染致病,引起玉米青枯病,只是环境不同,主次不一而已。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