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茎基腐病发生症状有哪些?

2025-01-14 14:15

玉米青枯病,又称玉米茎基腐病或茎腐病,是一种严重危害玉米根和茎基部的土传真菌病害。该病在潮湿环境下易急性发病,导致整株叶片迅速变为青灰色并失水干枯,果穗下垂,灌浆不足,茎基部黄褐变,内部疏松,根系呈水渍状或红褐色腐烂。发病率一般为10%-20%,严重时可达30%以上。青枯病一旦发生,全株很快枯死,通常只需5~8天,最快2~3天。

主要发病于玉米乳熟期。初期,植株叶片突起,呈现青灰色干枯,类似霜害;根系和茎基部出现水渍状腐烂。随着病情发展,叶片逐渐变黄,根和茎基部褐变,髓部维管束变色,茎基部中空软化,导致整株倒伏。轻病植株果穗下垂,粒重下降。

根系首先发病,局部产生淡褐色水渍状病斑,逐渐扩展至整个根系,呈褐色腐烂状,最终根变空心,根毛稀少,植株易拔起。病株叶片自上而下呈水渍状,迅速变为青灰色枯死,随后逐渐变黄;果穗下垂,穗柄柔韧,不易掰下;籽粒干瘪,无光泽,千粒重下降。

茎部症状表现为茎基节间产生纵向扩展的不规则褐色病斑,随后缢缩,变软或变硬,后期茎内部空松。剖茎检查可见组织腐烂,维管束呈丝状游离,出现白色或粉红色菌丝,茎秆腐烂自茎基第一节向上扩展,可达第二、三节甚至第四节,极易倒折。

玉米茎腐病主要由腐霉菌和镰刀菌侵染引起。腐霉菌最适生长温度为23-25℃,镰刀菌为25-26℃,腐霉菌对土壤湿度要求较高。不同生态区病原菌分离频率不同,同一生态区内年度间、区域间也存在明显差异。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