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树流胶病在4-10月份都可能发生,5-9月份危害最重。发病与树龄、树势、栽培管理水平、温湿度等条件关系密切。树龄大的发病重,幼龄树发病轻;早春气温15℃以上时开始发病,25℃左右温度及雨水较多时病情严重,入冬以后病情减轻。黏壤土、瘦瘠土壤和酸碱过重的果园易发流胶病。综合管理水平低或病虫害严重的桃园发病重。雨季、特别是长期干旱后偶降暴雨,流胶病严重。果实流胶多由虫害引起,椿象为害重果实流胶也重。沙壤和砾壤土栽培流胶病很少发生,而黏壤土和肥沃土栽培流胶病易发生。偏施氮肥、负载量过大、地势低洼、雨季排水差、涝害等因素影响发病重。
樱桃流胶病一般从春季树液流动时开始发生,主要危害主干和主枝,初期枝杈或伤口处肿胀,流出黄白色半透明的粘质物,皮层及木质部变褐腐朽,导致树势衰弱,严重时枝干枯死。每年有两次发病高峰,即5月中旬~6月下旬和8月上旬~9月下旬。发生流胶的原因包括:子囊菌、腐霉菌等真菌、细菌危害,如褐斑病、干腐病、穿孔病等;虫害蛀干造成的伤口诱发流胶,如红颈天牛、金缘吉丁虫、桑白介壳虫、金龟子等;根部病害,如根癌病、腐烂病;机械损伤,过重修剪,剪锯口处理不合理,以及冻害、日灼等;建园不合理,土壤黏重,通气、排水不良,园内积水,使树体产生生理障碍。
樱桃树发生流胶的原因复杂,主要分为侵染性流胶和生理性流胶两种,前者危害更普遍和严重。侵染性流胶病菌不只侵染枝干,同时也会侵染叶片、果实等。侵染叶片后产生叶斑,叶斑脱落形成不规则穿孔。侵染幼果可使果面形成凹陷斑。侵染芽会导致芽蔟死亡。侵染性流胶和生理性流胶在主干和主枝上常常混合发生,从外观上难以辨别。侵染性流胶又分为细菌侵染和真菌侵染性流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