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蓝舌病的症状有哪些?

2025-07-10 14:03

蓝舌病是以昆虫为传染媒介的反刍动物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主要发生于绵羊。其临床特征为发热、消瘦,口、鼻和胃黏膜的溃疡性炎症变化。潜伏期为3~8天,病初体温升高达40.5℃~41.5℃,稽留5~6天。表现厌食、委顿、流涎,口唇水肿延到面部和耳部,甚至颈部和腹部。口腔粘膜充血,后发绀,呈青紫色。在发热几天后,口腔连同唇、齿龈、颊、舌粘膜糜烂,致使吞咽困难;随着病的发展,在溃疡损伤部位渗出血液,唾液呈红色,口腔发臭。鼻流炎性、粘液性分泌物,鼻孔周围结痂,引起呼吸困难和鼾声。有时蹄冠、蹄叶发生炎症,触之敏感,呈不同程度跋行,甚至膝行或卧地不动。病羊消瘦、衰弱,有的便秘或腹泻,有时下痢带血,早期有白细胞减少症。病程一般为6~14天,发病率一般为30%~40%,病死率2%~3%,有时高达90%,患病不死的经10~15天症状消失,6~8周后蹄部也恢复。怀孕4~8周的母羊遭受感染时,其分娩的羔羊约有20%发育缺陷,如脑积水、小脑发育不足、回沟过多等。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