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白粉病发病症状有哪些?怎样防治?

2025-05-11 16:37

初发病时,叶面出现1~2mm的白色霉点,后逐渐扩大为近圆形至椭圆形白色霉斑,霉斑表面有一层白粉,遇有外力或振动立即飞散。这些粉状物就是该菌的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后期病部霉层变为灰白色至浅褐色,病斑上散生有针头大小的小黑粒点,即病原菌的闭囊壳。

小麦白粉病的防治应在未发病时进行预防,或发病初期,用药剂防治效果较为理想。可结合防治小麦吸浆虫、麦蚜,每亩用粉锈宁有效成分7~10克,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100克,或用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20~30克,对水30~50公斤喷雾防治,喷雾时注意打透植株下部叶片。注意用水量较为关键,同剂量、同一药剂用水量不少于30公斤,防治效果明显,时隔7~10天再喷一次,以增强防治效果。

选用抗病品种。提倡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腐熟有机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适当增施磷钾肥,根据品种特性和地力合理密植。主要为害叶片,病情严重时也可为害叶鞘,茎杆和穗部。从幼苗至成株期皆可发生。病斑部位初期长出丝状白色霉点,以后表面覆盖的霉层逐渐加厚,似绒毛状,颜色由白色逐渐变为灰色,为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后期散生黑色小点。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