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繁殖山楂苗木多用嫁接法。砧木用野山楂或栽培品种均可。栽培种的核内种仁常有退化现象,严重影响育苗时需加大播种量。由于种仁外的核壳骨化,导致通气和吸水困难,常规方法采种层积后播种发芽率极低。因此需在种胚形成而核壳未硬化时提前采种层积。正常采收的种子,经破壳后用百万分之一百(100Ppm)浓度的赤霉素处理然后沙藏,可大大提高次春种子的萌发率。每千平方米播种量,小粒种子约需18公斤,大粒种子需37公斤至45公斤。此外,繁殖少量砧木时可利用自然根蘖,或直接利用0.5厘米至1厘米粗的山楂根段剪成15厘米左右长度,在春季进行根插育苗,或在根段上枝接品种接穗后扦插育苗。山楂新根在春季发生较早,淮北地区苗木以秋植为宜。株行距在土质瘠薄处为3米至4米,在土质肥沃、地势平坦处可为4米至5米。栽植时宜2至3个品种分行混栽,以提高着果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