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霜霉病有什么特征?

2025-06-20 16:11

大豆霜霉病主要危害幼苗或成株叶片、豆荚、豆粒。带病种子长出的幼苗系统发病,子叶无症状,从第一对真叶基部出现褪绿斑块,沿主脉、侧脉扩展,造成全叶褪绿。以后全株叶片都有症状。花期前后病斑背面生有灰色霉层,病叶转黄变褐而干枯。豆荚染病时,外部症状不明显,内部常有灰白霉层,受害豆粒发霉而无光泽,表面附一层黄白色粉末状霉层。

发病规律主要是通过遗落在土壤中随病残体的卵孢子进行越冬,在适宜的条件下萌发,寄生在大豆植株上,再不断地繁殖过程中进行再侵染。一般在连续雨天、湿度大、气温凉爽的时节,在种植过密通风透光差的田地发病重。多在成株上发生病害。

大豆霜霉病主要表现在叶片和豆粒上。当幼苗第一对真叶展开后,沿叶脉两侧出现褪绿斑块,有时整个叶片变淡黄色,天气潮湿时,叶背面密生灰白色霜霉层,即病原菌的胞囊梗和孢子囊。成株期叶片表面出现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不清晰的黄绿色病斑,后期病斑变褐色。叶背病斑上也生灰白色至灰紫色霜霉层。最后叶片干枯死亡。豆荚表面无明显症状。豆荚内豆粒表面附着一层白色菌丝层,其中含有大量的病菌卵孢子。病苗子叶无症,第一对真叶从基部开始出现褪绿斑块,沿主脉及支脉蔓延,直至全叶褪绿。以后全株各叶片均出现症状。花期前后气候潮湿时,病斑背面密生灰色霉层,最后病叶变黄转褐而枯死。叶片受再侵染时,形成褪绿小斑点,以后变成褐色小点,背面产生霉层。受害重的叶片干枯,早期脱落。豆荚被害,外部无明显症状,但荚内有很厚的黄色霉层,为病菌的卵孢子。被害籽粒色白而无光泽,表面附有一层黄白色粉末状卵孢子。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