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叶斑病症状及危害

2025-06-20 08:33

大豆叶斑病主要为害叶片,初期为散生灰白色不规则形病斑,扩展后大小为2~5毫米,中间浅褐色,四周深褐色,病、健部界限明显。后期病斑干枯,上生黑色小粒点,即病原菌子囊壳,最后叶片枯死脱落。大豆叶斑病主要有煤霉病、轮纹病和褐纹病等,其中以煤霉病发生最为普遍,秋豇豆发病较严重。

煤霉病初在叶片上生紫褐色斑点,后扩展成1-2厘米大的近圆形或不规则的褐色斑,病斑边缘不明显,表面密生煤烟状霉,叶背尤为显著。严重时,数斑整合成大斑,引起叶片早枯脱落,仅茎顶端残留几片嫩叶。轮纹病叶面初生深紫色小斑,后扩展为圆形、呈赤褐色的鲜明轮纹斑。茎部产生浓褐色、不规则形的色斑,蔓延及全茎,可使植株上端枯死。荚上生赤紫色斑点,后扩大为褐色轮纹斑。褐纹病近地面的叶片发病多,病斑赤褐色圆形,呈同心轮纹,病斑中央灰色,表面散生黑色小粒点。

病原煤霉病和轮纹病均为半知菌亚门、尾孢属的豆类叶斑病菌和豇豆轮纹病菌侵染所致。分生孢子梗单生或丛生,暗褐色,有分隔;煤霉病菌分生孢子长鞭形、淡褐色、多胞,轮纹病菌分生孢子倒棍棒形、褐色,多数分隔,较前者粗长。褐纹病由半知菌亚门、叶点属的豆类叶点霉菌侵染所致。潮湿时,叶背面病斑出现黑色霉层,叶正面病斑有时也有霉层,造成植株早期落叶,影响后期产量。

在发病初期,叶片上会出现小病斑,颜色为灰白色居多,形状不规则;随着病害的加重,小斑点会慢慢变大,颜色也由灰白色变成了褐色(四周为深褐色,中间为浅褐色),在叶片上很明显,容易判断;病害在严重的情况下,这些病斑会导致叶片出现干枯现象,并且在病斑部位,出现黑色的小粒点,大豆的光合作用受阻,产量必然会受到影响。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