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高10~15厘米开始发病,生育后期危害最甚。发病多始于叶尖,几天后蔓延至下部,初呈稍凹陷白色小斑点,中央微紫色,扩大后呈黄褐色纺锤形或椭圆形病斑,湿度大时,病部产出黑色霉状物,病斑多具同心轮纹,易从病部折断。借气流或雨水传播。冬季温暖地区病菌在葱蒜作物上辗转传播为害;寒冷地区则以菌丝体附着在寄主或病残体上越冬,翌年产出分生孢子,借气流或雨水传播,病菌从气孔和伤口,或直接穿透表皮侵入,潜育期1~4天。分生孢子在高湿条件下形成。孢子萌发和侵入需具露珠或雨水。发病适温25~27℃,低于12℃不发病。一般温暖、多雨或多湿的夏季发病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