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疮痂病的发病症状特征为:土豆块茎外面先发生浅棕褐色小崛起,扩展后构成直径约0.5cm的褐色圆形或不规则形大斑块。因发生大批木栓化细胞致外面粗拙,前期病斑中间稍凸起或突出呈疮痂状硬斑块。引起土豆疮痂病的重要病原为疮痂链霉菌,后壁菌门链丝菌属放线菌疮痂链霉菌,有分枝的菌体呈细丝状,菌丝尖端和胞子丝常呈螺旋状,持续分割生成大批外面光滑的分生胞子。
防治措施包括:一是建立无病种薯繁育体系,切断种薯的传染源。二是精选无病种薯,淘汰带病种薯。提倡选择脱毒马铃薯种薯,只有具有良好种性的马铃薯种薯,才能充分发挥优良品种的各种生理生态特征,脱毒种薯内没有病毒,没有真菌和细菌性病害以及各种生理性病害,块茎健康性状良好,具有较强的增产潜力。由于马铃薯是无性繁殖作物,经多代种植后病菌会在种薯内逐渐积累从而导致退化。如果用退化的种薯进行马铃薯生产,产量低,块茎小,畸形率高,马铃薯感病率增加,其产量和质量大受影响。退化后的马铃薯种薯,经过脱毒处理后,将其体内的部分病毒脱去,使种薯不带病毒,真菌和细菌。种植脱毒马铃薯种薯后,马铃薯恢复了原有品种的优良特性,起到了提纯复壮的作用,马铃薯的种性提高,商品性增强。表现为产量大幅度提高,块茎大薯率增加,薯块感病率低,畸形薯和病薯率减少,品质和产量大大提高。三是采用小整薯播种,避免切刀的传染。马铃薯采用小整薯播种,具有避免切刀传病,减轻青枯病,疮痂病,环腐病等病害以及马铃薯病毒病的发病率。能最大限度地利用种薯的顶端优势和保存种薯中的养分,水分,抗旱能力强,出苗整齐健壮,生长旺盛,结薯率增加,增加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