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火鸡、野鸡、鹌鹑、鸽子、鸭子、鹅等多种家禽及野禽均易感,各种日龄的禽类均可感染。病鸡和带毒鸡是主要传染源,传播途径主要是呼吸道和消化道。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在寒冷季节更易流行。不同年龄、品种和性别的鸡均能感染,但幼雏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高于大龄鸡。病毒存在于病鸡的所有组织器官、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中,通过空气和饮水传播,人、器械、车辆、饲料、垫料、种蛋、幼雏、昆虫、鼠类的机械携带,以及带毒的鸽、麻雀的传播对本病具有重要的流行病学意义。本病的主要传染源,鸡感染后临床症状出现前24小时,其口、鼻分泌物和粪便就有病毒排出。病毒可经消化道、呼吸道,也可经眼结膜、受伤的皮肤和泄殖腔黏膜侵入机体。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春秋季较多。鸡场内的鸡一旦发生本病,可于4~5天内波及全群。本病主要经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播,纯种鸡比杂交鸡易感,死亡率也高。主要是鸡、火鸡发病;各种年龄、性别、品种、用途的鸡都发病,但雏鸡较成鸡易感;春秋季较多。传染源主要是病鸡和带毒鸡。传播途径主要是呼吸道和消化道,眼结膜、创伤和交配也可传染,初病鸡的蛋也可带毒传染。非典型新城疫发生速度慢,发病数量少,流行缓慢,死亡率低。与典型新城疫比较,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流行快,有明显区别。发病急,传播快,死亡率高低不等,近几年,由于受免疫抑制因素的影响使典型的新城疫的发病率有回升趋势。各种日龄的鸡只均可感染,其中非典型新城疫主要发生在三个日龄段:20~30日龄(二免前后),60~80日龄,150~200日龄(产蛋高峰期期间)。在污染鸡场使用新城疫疫苗免疫常可诱发本病,对发病鸡群采用新城疫疫苗紧急接种无效,反而会增加死亡和不同幅度的产蛋率下降。高免蛋鸡群非典型新城疫的发病率较高,以呼吸道症状,产蛋率下降,不断有鸡零星死亡为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