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药: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克,4.5%高效氯氢或2.5%氯氟氢菊酯25毫升,48%毒死蜱乳油25毫升,25%扑虱灵乳油30毫升,1.8%阿维菌素25毫升。防治方法:1.种植抗病或耐病品种。2.种子处理:用5%蚜虱净乳油按种子重量的2%拌种或用专用包衣剂(拌种剂)处理。3.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拔除田间小麦丛矮病病株和玉米发病幼苗,清除杂草,减少毒源。4.在麦蚜防治药剂中加入25%捕虱灵20克兼治灰飞虱,能有效控制灰飞虱的数量。5.在播种后临近出苗前后进行喷药治虫,以每亩10%吡虫啉30克加5%菌毒清100毫升喷雾,既杀虫,隔5日再喷1次,连续用药2次~3次可以控制发病。清除地头、垄沟以及田间的杂草,压低灰飞虱虫口基数,破坏灰飞虱的生存环境,减少初侵染源。平衡施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实践证明,增施有机肥,调节氮、磷、钾的施用量,增施锌铁等微肥,搞好配方施肥,能有效减轻该病的发生。玉米出苗后尽快进行喷药防治,可用10%蚍虫林15克,或4.5%高效氯氰菊酯30毫升或48%毒死蜱60毫升。玉米粗缩病:一.农业防治。1、选用抗(耐)病品种。2、适当调整播期是目前控制玉米粗缩病最有效的措施。3、调整田间种植结构,切断灰飞虱的食物链和侵染循环。4、清除田间杂草:禾本科杂草是灰飞虱重要的桥梁寄主。5、加强栽培管理,适当增加播种量:合理施肥,氮、钾均衡施用:及时追肥、浇水、除草。6、加强测报。二.化学防治。1、及时防治传毒昆虫2、药剂可选用低聚糖素、氨基寡糖素等喷雾防治,注意轮换交替使用。防治包括农业防治(选择耐病品种、种植中或晚熟品种、茬口轮作、清洁田园、加强田间管理)和化学防治(在发病初期开始喷药,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喷1-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