芹菜病毒病发病的条件,什么是芹菜的叶斑病?

2025-05-19 10:05

病毒喜高温干旱的环境,适宜发病的温度范围为15~38℃,最适发病温度为20~35℃,相对湿度在80%以下。芹菜最适感病生育期为成株期,发病潜育期10~15天,遇持续高温干旱天气,易使病害发生与流行。浙江及长江中下游地区春季主要发生在5—6月和秋季10—11月。上海地区在5月中下旬至6月上中旬传播发病;下半年发病一般比上半年严重。早春及秋季温度偏高、雨水少、蚜虫发生严重;地势低洼、常年连作地块、管理不善、缺水缺肥导致植株长势弱、抗病能力降低,易诱发病害。

芹菜叶斑病主要危害叶片,也可危害叶柄和茎。一般轻者减产20%-40%,重者减产60%,严重影响种植效益。该病在幼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病,以成株受害较重。首先在叶边缘、叶柄处发病,逐步蔓延到整个叶片。叶片被害初呈黄绿色水渍状斑,后发展为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大小2~15毫米,中央灰褐色,内部组织坏死后病部变薄呈半透明状,周缘深褐色,稍隆起,外围具黄色晕圈。病斑不受叶脉限制,严重时扩大汇合成斑块,终致整个叶片变黄枯死。叶柄和茎染病,病斑椭圆形,大小3~23毫米,初始产生水渍状小斑,扩大后成暗褐色稍凹陷条斑,严重时使植株倒伏。田间湿度高时,病部常长出灰白色霉层,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