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为害蚕豆的叶和茎部。叶片染病初叶两面均可产生浅绿色病斑,隆起,出现圆形至扁圆形小肿瘤,直径数毫米,表面粗糙,单生或群生。后期叶片卷曲成畸形,肿瘤呈褐色溃烂,病叶凋萎干枯。茎部染病也生许多隆起的肿瘤,形状与叶上瘤相近,病株矮化,生长不良。病组织内可产生很多孢子囊。孢子囊萌发产生释孢管,释放出游动孢子,大小6~7×5(um),单鞭毛,在蚕豆表面上游动一个时期以后,作阿米巴状运动。鞭毛收缩后,外面形成一层包膜,膜上具孔,把其中的原生质输入到寄主表皮细胞内,形成阿米巴状原生质团,附着在寄主细胞核上。这个原生质团内的核分裂,外生一薄膜又发育成一个孢子囊。游动孢子成对结合,形成双鞭毛接合子,短暂游动后休止,且在其体外形成囊膜,同时把所含原生质输入寄主细胞内。接合子又能形成休眠孢子囊,在寄主体外越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