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锈病病菌以菌丝体在留种株上或作物病残体中越冬,或以卵孢子随同作物病残体中越冬。翌年卵孢子萌发产生孢子囊和游动孢子,借雨水溅到白菜下部叶片上,从气孔侵入,完成初侵染。其后发病部不断产生新的孢子囊和游动孢子,进行再侵染,使病情蔓延。本处可能是由于近年来引种频繁,致使采种圃土壤中存在白锈病菌,小白菜采种株移入到温室中,开花后日平均温度在14~18℃,浇水后室内湿度加大,加之PVC材料外壁透光性差,造成室内环境潮湿,而白锈病菌在0~25℃均可萌发,因而引发该病发生。
空心菜白锈病的病原落到土壤中越冬。在适宜环境条件下萌发,借助气流飘移到叶片上,并侵染而引起发病,可重复侵染蕹菜,引起病害流行。空心菜白锈病主要以卵孢子随病残体遗落在土壤,厩肥或混杂在种子中越冬,成为次年的初侵染源。次年春季气温回升,遇雨或潮湿天气,卵孢子即可萌发,通过风雨溅散或农事操作传播进行初侵染。蕹菜白锈菌病菌以卵孢子随病株残余组织遗留在田间越冬,在环境条件适宜时,卵孢子借雨水反溅至寄主上,产生的芽管从寄主表皮直接侵入,引起初次侵染。植株发病后在病部产生孢子囊,孢子囊脱落后借气流传播,进行多次再侵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