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赤霉病在中国南方冬麦区,如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川滇冬麦区和华南冬麦区等地经常流行为害;东北三江平原春麦区在多雨年份也可流行成灾。该病尤其在多雨潮湿的温带发生严重。一般大流行年病穗率达50-100%,产量损失10-20%;中等发生年病穗率30-50%,产量损失5-10%。小麦赤霉病又称烂穗病、麦秸枯、烂麦头、红麦头、红头瘴,是由多种镰刀菌侵染所引起的、发生在小麦上的病害。病原菌主要以菌丝体在寄住病残体上或种子上越夏、越冬,也可在土壤中营腐生生活而越冬。春天,在病残体上形成子囊壳,条件适宜时子囊壳释放子囊孢子,借气流、风雨传播,溅落在花器凋萎的花药上萌发,先营腐生生活,然后侵染小穗,几天后产生大量粉红色霉层,经风雨传播引起再侵染。小麦抽穗扬花期间遇连阴雨天气,易发生赤霉病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