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的条锈病如何防治?

2025-05-01 15:29

防治小麦锈病的基本措施是因地制宜地种植抗病品种。小麦收获后及时翻耕灭茬,消灭自生麦苗,减少越夏菌源,能减轻小麦的发病程度。小麦拔节至孕穗期的病叶普遍率达2%-4%,可以喷洒20%三唑酮乳油或者12.5%特谱唑可湿性粉剂1000-2000倍液、25%敌力脱乳油2000倍液。用12.5%特谱唑可湿性粉剂20-35g,兑水50-80L后喷施,既能防治小麦条锈病,还可以防治叶枯病和纹枯病。防治小麦条锈病可选用三唑酮、戊唑醇、丙环唑、丙硫菌唑·戊唑醇、氰烯·戊唑醇等,兼治赤霉病。实施小麦“一喷三防”建议亩用15%三唑酮70-100克(或43%戊唑醇10-20克或25%吡唑醚菌酯20-25克)+10%吡虫啉20克(或5%高效氯氟氰菊酯20毫升)+98%磷酸二氢钾100克+芸苔素5-10克。选择抗病良种,药剂拌种,适期播种,合理密植,科学肥水,加强病虫害预测预报,发现发病中心后及时消除,开展统防统治。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方法包括:选育抗病小麦,合理布局抗病品种;培育壮苗,避免小麦出现贪青晚熟、抗性降低等现象;根据小麦条锈病的易发时间选择播种适期,避开发病高峰期;合理施肥,控制氮肥的用量,增施磷钾肥,补充微量元素肥料,提高小麦的抗病力;合理灌溉,降雨后或土壤湿度较大时要注意开沟排水。药剂防治方法包括:对秋苗常年发病较重的地块,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60~100克或12.5%速保利可湿性粉剂每50公斤种子用要60克拌种,务必干拌,充分搅拌均匀,严格控制药量,浓度稍大影响出苗;在秋季和早春,田间发现病中心,及时进行喷药控制,如果病叶率达到5%,严重度在10%以下,每亩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50克或20%粉锈宁乳油每亩40毫升,或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每亩30克,或12.5%速保利可湿性粉剂每亩用药15~30克,对水50~70公斤喷雾,或对水10~15公斤进行低容量喷雾。在病害流行年如果病叶率在25%以上,严重度超过10%,就要加大用药量,视病情严重程度,用以上药量的2-4倍浓度喷雾。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