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粒黑粉病发病条件有哪些?

2025-04-28 15:15

对水稻粒黑粉病发生影响最大的是母本抽穗扬花期的气候条件。阴雨天、湿度大、光照不足时,可增加病菌孢子萌发的概率;少雨时、湿度低、空气中的担孢子少,可降低其发病率。病菌以厚垣孢子在种子内和土壤中越冬,种子带菌随播种进入稻田和土壤带菌是主要菌源。该菌厚垣孢子抗逆力强,在自然条件下能存活1年,在贮存的种子上能存活3年,在55℃恒温水中浸10分钟仍能存活,通过家禽、畜等消化道病菌仍可萌发。该菌需经过5个月以上休眠,气温高于20℃,湿度大,通风透光,厚垣孢子即萌发,产生担孢子及次生小孢子,借气流传播到抽穗扬花的稻穗,侵入花器或幼嫩的种子,在谷粒内繁殖产生厚垣孢子。

水稻孕穗至抽穗开花期及杂交稻制种田父母本花期相遇差的,发病相率高,发病重。此外雨水多或湿度大,施用氮肥过多也会加重该病发生。在杂交制种不同组合中,存在着母本内外颖最终不能闭合的现象,称作开颖。开颖率高的组合,如献优63,开颖率高达30%-40%,则发病率高。品种间发病率高低差异较大,汕优63第一年制种田,病穗率高达92%,病粒率25.19%。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