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白粉病是辣椒生长过程中的真菌性病害之一,主要为害叶片,老叶、嫩叶均可染病。发病初期在叶片的正面或背面长出圆形白粉状霉斑,逐渐扩大,不久连成一片。发病后期整个叶片布满白粉,后变为灰白色,相对来讲,叶片背面发病更重些。辣椒白粉病背面产生的是白色粉状物,而不是霉层,并且病斑密布,严重时全叶变黄脱落,严重影响辣椒的产量及品质。一般以生长中后期发病较多,露地多存8月中、下旬至9月上旬天气干旱时易流行。发病初期叶面迎光透视可见叶肉组织出现数量不等、形状不规则的较小褪绿斑,叶背产生一层非常稀薄的粉状霉层;随着病情发展,叶面出现明显的褪绿斑,叶背产生一层稀疏的粉状霉层。温室湿度大时,褪绿斑迅速向四周扩展,导致整个叶片及叶柄褪绿变黄,直至脱落;湿度较低时,大量分生孢子及分生孢子梗聚生在叶背面形成一层致密的白色粉状霉层,严重时这种粉状霉层可覆盖整个叶片背面,一部分叶片上出现局部坏死的褐色病斑,有时叶片正面也能产生粉状霉层。辣椒白粉病是由鞑靼内丝白粉菌侵染所引起的、发生在辣椒上的病害。辣椒白粉病主要危害叶片,老熟或幼嫩的叶片均可被害,正面呈黄绿色不规则斑块,无清晰边缘,白粉状霉不明显,背面密生白粉(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较早脱落。在发病初期叶正面出现边缘不明显的黄斑,有时黄斑中会出现一些坏死的组织,甚至形成坏死斑,此时叶背可见到白色的霉层。初发时霉层稀疏,往往受到叶脉的限制,形成许多三角形的白斑,后期白色的斑点连接成片,使整个叶背成为白色。甜椒白粉病往往会引起叶片的脱落,严重时仅剩下植株顶部的少数叶片,使果实暴露在阳光下,引起日灼病。在病叶脱落后,如果环境条件不适合病害的发生,病害会明显减轻或停止发生,植株康复。开始发生时,在叶背面叶脉间产生一块块薄的白色霜状霉,以后在长霉处的叶面部分开始褪色,出现淡黄色的斑块。叶背面的白霉长满整个叶片,但在叶表面不出现白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