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菜软腐病在道真地区无明显越冬期,主要通过雨水、带菌肥料、昆虫等传播,从菜株伤口侵入。病原菌在20℃、高湿度下,以寄主植物根际土壤为中心形成菌落长期生存。降雨时借助土粒飞溅,从白菜下部叶片、叶柄部位的伤口和害虫食痕侵入。大风天气可将带菌尘土吹向菜地,降雨后有些植株上部开始发病。病原菌借地表流水传播,发育适温为32~33℃,遇寄生植物即迅速繁殖。即使消毒土壤,病菌密度也可立即恢复。大白菜软腐病主要在田间病株、窖藏种株、土中未腐烂的植株病残体、害虫体内越冬,致病菌经潜伏繁殖后,在生育期或贮藏期均可引起发病。该病严重程度与白菜伤口的多少及黑腐病发生程度有关,病菌由虫食伤口或人为伤口侵入,生长适宜温度为25°C。植株伤口愈合速度与软腐病发生流行关系密切,高温多雨季节,排水不良、地势低洼的土壤极易发生软腐病。在大白菜栽培中,应营造有利于作物生长、减少伤口发生及伤口愈合快、不利病虫发生的环境条件。该病菌也可从幼苗的根毛区侵入,潜伏在导管中,然后引起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