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小麦赤霉病要抓住小麦抽穗扬花关键时期,见花打药。对高感品种,如天气预报有阴雨、结露和多雾天气,首次施药时间应提前至破口期;药剂品种可选用氰烯菌酯、咪鲜胺、戊唑醇、枯草芽孢杆菌、井冈·腊芽菌等。防治适期:小麦齐穗至扬花期(见花打药)开展首次预防。在第一次防治5—7天后,开展第二次防治。防治方法:每亩选用48%氰烯·戊唑醇悬浮剂40-60克或40%戊唑·咪鲜胺悬浮剂30-50克或15%丙唑·戊唑醇90-150克,另加磷酸二氢钾100克兑水40公斤均匀喷雾。适期防治:小麦初花期(扬花株率5%)喷次药,感病品种或适宜发病年份一周后补喷一次。选用药剂:每亩可用12.5%烯唑醇25-30克或25%戊唑醇15-20克或用50%多菌灵胶悬剂100-150毫升。用法:喷药时要重点对准小麦穗部和上部叶片均匀喷雾。使用手动喷雾器每亩对水30公斤,使用机动喷雾器每亩对水15公斤喷雾,如遇喷药后下雨,则需雨后补喷。病虫兼治:在防治小麦赤霉病等病害时,每亩加入25%吡虫啉15克和功夫菊酯100毫升,可兼治小麦蚜虫和吸浆虫。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比如淮麦20、扬麦4号、扬麦18号、徐麦856等。培育无病种子田,深耕灭茬,清洁田园,减少和控制病菌来源。适当早播,避免小麦进入抽穗扬花期后遇到阴雨天气。种植期间,控制氮肥的用量,增施磷钾肥,以增强植株的抗性。药物防治:药物拌种。用20%克福种衣剂进行包衣,药物和种子的比例为1:50。用50%福美双进行拌种,药物用量为种子重量的0.5%。用40%拌种灵进行拌种,药物用量为种子重量的0.2%。用2.5%咯菌腈种子剂拌种,药物和种子的比例为1:500。用75%萎锈灵250克拌麦种100公斤,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0克拌麦种100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