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对缺锰较为敏感,缺锰症在苗期即可出现。主要表现为叶色褪淡,植株黄化,生长发育停滞,分蘖减少;分蘖心叶叶尖卷曲、焦枯;上位叶脉间失绿,叶脉仍保持绿色,呈条纹状花叶;失绿的脉间部位还会出现褐色斑点,扩展后连成线条,称“褐线黄萎病”。缺锰症急速发生时,可出现白色浸渍状(烫伤状)坏死斑。严重时,叶片明显变薄,叶中部发生扭曲,上半叶下垂,株形披散,群体纷乱。根系发育差,有的变黑死亡;植株生长缓慢,无分蘖或很少分蘖。小麦缺锰症状与缺钼症状类似,不同的是缺锰时,病斑发生在叶片中部,病叶干枯后使叶片卷曲或折断下垂,而叶前部基本完整。小麦缺锰花叶症最早出现在3~4叶期,远看麦田一片淡黄,麦苗无分蘖,根系不发达或变黑死亡。最典型的特征是病叶沿叶片中脉平行地出现许多细小的淡黄色或白色斑点。
灌水对增加小麦粒数作用最大的时期是拔节期。拔节期是小麦生长发育最旺盛的时期,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耗水量大,对水分较为敏感。加强拔节期水分管理,能加快麦田大小蘖两极分化,促进小花分化,使旗叶宽大健壮,提高抗早衰能力,有利于培育合理的群体、健壮的个体,对形成合理的亩穗数和穗粒数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