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褐斑病主要侵染叶片、叶鞘、茎秆和苞叶。在叶片上,病斑通常呈圆形、近圆形或椭圆形,小而隆起,直径多约为1毫米,密集成行或成片分布。病害初期,病斑呈现黄色,水浸状,随后转为黄褐色、红褐色至紫褐色。后期病斑可能破裂,释放出黄色粉状物,即病原菌的休眠孢子囊。严重时,整片叶片可能干枯或纵裂成丝状。
茎秆部位的病害多在节间出现,叶鞘上则可见到较大的紫褐色病斑,边缘模糊,多个病斑可融合为不规则大斑块,极端情况下,整个叶鞘会变为紫褐色并腐烂。果穗的苞叶感染后,症状与叶鞘类似。
防治建议:在病害初期或尚未发病时,可采用20%粉锈宁乳油3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25%敌力脱乳油1500倍液进行喷洒。喷洒频率为每隔7~10天一次,共需喷洒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