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部染病,初呈淡褐色湿腐状斑块,后逐渐变为黑褐色,导致根及跟颈部韧皮部腐烂,木质部变淡褐色,引起整株萎焉死亡,可称为“根腐型”。茎和枝染病,病斑初为水浸状,环茎枝表皮扩展,后导致茎枝“黑杆”,病部以上枝叶迅速凋萎。叶片染病,出现污褐色边缘不明显的病斑,病叶很快湿腐脱落。果实染病,特别是菜椒,多始于蒂部,初生暗绿色水浸状斑,病果迅速变褐软腐,湿度大时病果表面长出白色霉层,干燥后形成暗褐色僵果,残留在枝上。
辣椒疫病是由疫霉菌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害。病菌在病残体上或土壤中越冬,可存活很长时间。病菌主要由雨水、灌溉水、气流传播。病菌在8°C〜38°C条件下均可以生长发育,在25°C〜30°C条件下、空气相对湿度85%以上时最适宜发病。病菌生育温度范围为10-37℃,最适宜温度为20-30℃。空气相对湿度达90%以上时发病迅速;重茬、低洼地、排水不良,氮肥使用偏多、密度过大、植株衰弱均有利于该病的发生和蔓延。一般雨季,或大雨后天气突然转晴,气温急剧上升,病害易流行。
种植辣椒需要防治疫病,应进行轮作,并做好土壤消毒,合理使用植株生长剂,提高抗病力。在发病后采用乙磷铝锰锌或瑞毒霉、乙磷铝、百菌清、甲霜灵锰锌等药剂进行喷施,并注意交替用药,加强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