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黑粉病是局部侵染性病害,从幼苗到成株的茎节、腋芽、雌穗、雄穗、叶片和根的幼嫩组织都能感病,形成大小形状不同的瘤状物。肿瘤初期呈白色,有光泽,肉质多汁,以后迅速膨大,表面呈暗褐色,内部变黑。肿瘤成熟后,外膜破裂,散出大量黑粉(病菌的冬孢子)。防治措施如下:
1.轮作倒茬:病菌主要在土壤中越冬,重病区至少要实行3-4年的轮作倒茬。
2.选种抗病品种:逐渐更换高感品种吉单180。
3.消灭病菌来源:越冬期间铲除病株,及时销毁并在春播前处理完毕;秸秆用作肥料时要充分腐熟;田间遗留的病残组织应及时深埋。
4.种子处理:使用0.2%硫酸铅或三效灵克菌丹等拌种,消灭种子所带病菌,促进幼苗生长。
5.加强田间管理:及时灌水,合理追肥,合理密植,增加光照,增强玉米抗逆性。
6.减少初侵染源:彻底清除病残体,瘤黑粉病应在瘤子未长大之前及时切除,带到田外集中销毁,全园及时喷施护树将军进行消毒,抑制玉米气传性病毒生成和传播路径,提升玉米免疫力和健康指数。
7.药剂防治:病瘤出现以前或出现初期喷洒粉锈宁可湿性粉1000倍配合新高脂膜600倍液,抑制病菌复制,降低其抗药性和用药量,提升农药效果。发病初期用戊唑醇等农药喷施防治。
8.施肥管理:注意有机肥和无机肥的均衡使用,追肥应氮磷钾合理搭配,避免偏施氮肥造成徒长。适当使用含锌和含硼的微量元素肥料,对病害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9.其他措施:增施用酵素菌沤制的有机肥,适期播种,使用包衣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