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菌主要以菌丝体潜伏于病蔓、病梢等组织越冬,也能在病果、病叶痕等部位越冬。病菌生活力很强,在病组织可存活3~5年之久。第二年4、5月间产生新的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孢子发芽后,芽管直接侵入幼叶或嫩梢,引起初次侵染。侵入后,菌丝主要在表皮下蔓延。以后在病部形成分生孢子盘,突破表皮,在湿度大的情况下,不断产生分生孢子,通过风雨和昆虫等传播,对葡萄幼嫩的绿色组织进行重复侵染,温湿条件适合时,6~8天便发病产生新的分生孢子。病菌远距离的传播则依靠带病的枝蔓。分生孢子的形成要求25℃左右的温度和比较高的湿度。菌丝生长温度范围10~40℃,最适为30℃。潜育期一般为6~12天,在24~30℃温度下,潜育期最短,超过30℃,发病受抑制。黑痘病的发生和流行与降雨量、空气湿度有密切关系,5〜6月份降雨多,则当年发病早且严重。在生长初期,当葡萄果穗、枝蔓及叶片柔嫩时,发展迅速。随着枝条成熟,叶片老化,果实着色,其抗病能力逐渐增强,感病率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