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育坑性强品种;合理密植;少施N肥增施P、K肥;分蕖末期不可长期关水,需干湿结合;发病用纹霉清或戊唑醇等治疗。清除菌源。在秧田或本田翻耕、灌水、耙平时,大多数菌核浮在水面,混杂在浪渣中,飘到田角和田边,可将浪渣打捞带出田外烧毁或深埋,以减少菌源。此外,病稻草不能还田,用稻草垫栏的肥料必须充分腐熟方可使用。同时应注意铲除田边杂草。管好肥水。要合理排灌,不要长期深灌。一般来说浅水勤灌和适时搁田,是减轻发病的有效措施。无论早、中、晚稻,尤其是长势好的田块,要注意在分蘖末期和拔节前后搁田,以控制无效分蘖,避免过早封行,保证稻株有良好的光照条件。在施肥上要注意氮、磷、钾三要素的配合,农家肥与化肥、长效肥与速效肥的配合,切不可偏施氮肥或后期大量集中施用氮肥,以防稻苗徒长和田间荫蔽。药剂防治。应在发病后水平扩展初及时进行。一般水稻分蘖末期丛发病率达15%,或拔节到孕穗期丛发病率达20%的田块需用药防治。水稻纹枯病发病初期,每亩使用10%己唑醇40毫升、营养叶面肥粒粒宝30毫升,兑水20-30公斤喷施,防治效果明显;水稻纹枯病发病中后期,每亩使用10%己唑醇55毫升、营养叶面肥粒粒宝30毫升,兑水30-40公斤,于早晨露水未干时喷施水稻下部,可有效预防和控制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在病虫害防治上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做到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有机结合的原则,从而达到无公害防治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