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措施:①保持周围环境的清洁卫生;②耳房、耳场通风良好,排水便利;③出耳后每3天喷1次1%石灰水;④使用新鲜的培养料,严格把好灭菌关;⑤防止棉塞受潮、菌袋破损,接种要进行无菌操作;⑥若发现袋料栽培黑木耳开口处有绿霉污染,可用石灰乳膏或甲醛液涂抹;⑦若绿霉菌发生在培养料的表面、尚未深入料内时,可用pH为10的石灰水擦洗,也可用菇农乐、甲醛等注射,然后用透明胶布封住,可控制绿霉菌的生长。播种后要及时检查菌种块,发现有绿色菌落,立即挖除并再次消毒,然后补上新种块。生产环境不清洁,空气中的病菌孢子会乘机而侵。生产中的菌丝愈合及定植或采菇时,应及时、适时做好清境工作。病菌孢子喜欢高温、高湿环境,尽量选择低温、干燥的季节栽培。挖瓶压块后,可用塑料薄膜覆盖,通气适时、适量,注意降湿(相对湿度85%以下)、降温(20℃以下)。生产中严防甲醛过量施用,否则,甲醛变成甲酸,形成病菌喜欢的酸性环境。室内撒施石灰粉,创造病菌不易成活的碱性环境(一般pH>7)。多雨年份或季节,要特别注意通风降湿,勤翻堆。堆垛面积和距离应适当加大,减少感染。后期塑料薄膜不易揭开过早,以免愈合中的菌块受侵。菌块出现绿霉后,应及时用40%多·硫悬浮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擦洗。采菇时,除了做好消毒工作外,还应注意轻扯,以免菇根受伤害,从而加大病菌感染机会。病菌孢子靠气流传播,采菇后,及时把死菇、老根挑除干净,摧毁病菌的繁殖生长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