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早疫病是由真菌性病害,以菌丝体及分生孢子随病残体在田间或种子上越冬,第2年产生新的分生孢子,借助风、雨水、昆虫等传播。病菌从气孔或伤口侵入,也可从表皮直接侵入,潜育期3~4天,病部产生大量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当秧苗老化衰弱、过密、湿度过大、通风透光不良等都容易发生病害。定植过迟,土壤潮湿,透气不良等会加速病害蔓延。
辣椒疫病发生与温湿度关系很大,气温20~30℃时适于孢子囊形成,25℃左右适宜游动孢子形成和萌发侵入,而孢子囊的萌发侵入都要求有水滴或水膜存在。因此高温高湿是病害流行的决定因素。感病寄主连作套种,种植过密,土质黏重,低洼积水,所施有机肥不腐熟或施氮肥不恰当,作物生长柔嫩密闭,管理粗放,杂草丛生,通风透光差,都对病害发生流行有利。疫病在辣椒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以辣椒挂果后最易受害。田间露地栽培温度25-30℃,相对湿度在85%以上时,疫病发生较重,尤其是大雨过后天气转晴,气温急剧上升,疫病发生较重并迅速蔓延。
辣椒疫病是由鞭毛菌亚门、辣椒疫霉真菌侵染所致。病菌生育温度为20-30度,空气相对湿度达90%以上时发病迅速,重茬、低洼地、排水不良、氮肥使用偏多、密度过大、植株衰弱均有利于该病发生蔓延。该病菌具有较长的潜伏期通常在土壤中潜伏,其种子也带有菌成为辣椒疫病的侵染源。春天天气回暖该病菌会侵染辣椒根茎部。高温高湿的环境适合病菌生长,一旦大棚内的温度和湿度过高就会为病菌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其会通过游动孢子从辣椒气孔、伤口或表皮侵入,造成辣椒局部有病斑进而导致辣椒植株死亡。当大棚内的温度达到30℃、湿度达到80%左右时病菌最为活跃;病菌多在辣椒坐果期间流行,且发病潜育时期为5~10d,病菌生长速度快、繁殖能力强,能通过风、水滴、土壤等形式传播,只要辣椒植株感染在3~5d内不及时处理,整个大棚内的辣椒都会遭到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