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灰斑病的发病规律有什么?

2024-10-21 21:53

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玉米秸秆等病残体上越冬,成为第二年的初浸染源。该病较适宜在温暖湿润和雾日较多的地区发生,连年大面积种植感病品种是其大发生的重要条件之一。在华北及辽宁省,该病于7月上中旬开始发病,8月中旬到9月上旬为发病高峰期。6月中下旬初发时脚叶发病,7月缓慢发展至中部叶片,8月上中旬发病加快加重,8月下旬、9月上旬高温高湿条件下容易迅速暴发流行,甚至在7天内使整株叶片干枯,形成“秋风病”。灰斑病以菌丝体在病株残体上越冬,成为翌年玉米田间初次侵染源。病菌在病残体上可存活7~8个月,若被埋在土里则很快失去生命力。耕作粗放的地块病害发生较重,与田间遗留病残体多、越冬菌源数量大有关。北方地区7~8月多雨年份易发病,病害传播快,一个侵染循环周期约十天。高温多雨、相对湿度高的季节发病严重。种植密度高、不透风湿度大、玉米连茬及种植感病品种均增加病害风险。早期发病会提高后期病害流行的风险。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