块茎上以皮孔为中心,形成褐色病斑,其后干腐或变成疮痂状而龟裂。有的仅在块茎表面形成黑色小菌核,菌核长1-5毫米,散生或聚生。贮藏期间块茎病情可进一步发展。主要危害幼芽、茎基部和块茎。幼芽染病,有的腐烂成芽腐,导致缺苗。植株染病初期,下部叶片发黄,茎基形成褐色凹陷斑,大小1-6cm。病斑或茎基部常覆有灰色菌丝层,有时茎基部和块茎产生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块状或片状物,散生或聚生。轻者症状不明显,重者形成立枯或顶部萎蔫,叶片卷曲呈舟状,心叶节间较长,出现紫红色色素。严重时,茎节腋芽产生紫红色或绿色气生块茎,或茎基部产生许多无经济价值的小马铃薯,表面散生黑褐色菌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