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子猝倒病多发生于茄子幼苗前期。种子出土前易受害,往往造成烂种;茄子出苗后子叶期或初长真叶期受害,致苗猝倒。发病初期幼苗茎基部变色坏死,逐渐失水收缩成线状,子叶还未凋萎,幼苗即已贴地倒下,湿度大时患部及地际可见白色棉絮状霉。幼苗未出土或出土后均可发病。未出土时发病,胚茎和子叶腐烂;出土后幼苗发病,幼茎基部初呈水渍状病斑,后变褐色,缢缩成线状,幼苗倒地死亡,死亡时子叶尚未凋萎,仍为绿色。高温高湿时,病株附近表土可长出一层白色棉絮状菌丝。
采用快速育苗或者无土育苗法,加强苗床管理,看苗适时适量放风,避免低温高湿条件出现,不要在阴雨天浇水。根据当地要求选用抗猝倒病品种。可选用紫圆茄、灯泡红,竹丝,南京紫丹,五叶茄,七叶茄等。药剂处理种子和土壤。种子用53%精甲霜.锰锌水分散粒剂500倍液浸泡半小时。带药催芽或者直播。取过筛的营养土50KG,加精甲霜.锰锌水分散粒剂20g,加2.5咯菌睛10ML,充分混匀后装营养钵。苗床地的选择和准备。苗床应选挥地势高燥、避风向阳、排水良好、土质疏松而肥沃的无病地块;为防止病荫带入苗床,应施用腐熟的农家肥。播种前苗床要充分翻晒、耙个。
主要为害茄果。果斑近圆形至椭圆形,径长达几厘米,边缘深褐色,中部淡褐色至褐色,有的稍凹陷,或隐现轮纹,斑面出现朱红色小点或小黑粒。病斑向纵深发展,致果肉变褐腐烂,病果不能食用。本病与茄褐纹病的区别在于,其病征明显,偏黑褐色至黑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