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蹄病一般由瘤胃酸中毒引起,减少精饲料投喂。腐蹄病分急、慢性两种。当奶牛患急性腐蹄病时,应先消除炎症,临床上可用抗生素和磺胺进行全身治疗。金霉素、四环素按每千克体重用0.01克,或磺胺二甲基嘧啶每千克体重用0.12克,一次静脉注射,每天1-2次,连用3-5天。青霉素250万国际单位,1次肌肉注射,每天2次,连用3-5天。当奶牛患慢性腐蹄病时,应将病牛从牛群挑出,单独隔离饲养。并将患牛蹄部修理平整,找出角质部腐烂的黑斑,用小刀由腐烂的角质部向内深挖,一直挖到黑色腐臭脓汁流出为止,然后用10%硫酸铜冲洗患蹄,内涂10%碘酊,填入松馏油棉球,或放入高锰酸钾粉、硫酸铜粉,最后装蹄绷带。如伴有关节炎、球关节炎,局部可用10%酒精鱼石脂绷带包裹,全身可用抗生素、磺胺等药物,如青霉素200万-250万国际单位,肌肉注射,每天两次;或10%磺胺噻唑钠150-200毫升静脉注射,每天1次,连续7天。有发热、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的,可用磺胺药物或抗菌素治疗,并根据病情进行输液及对症治疗。症状初期不明显,往往不易发觉,但如果细心观察会发现,奶牛站立时以蹄尖着地,并频频换蹄,行走时稍有跛行。随着病程的发展,病牛喜卧地,趾间皮肤红肿,蹄冠呈红色或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