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传染性肝炎是一种主要影响幼犬的接触性传染病,尤其在1岁以下的幼犬中较为常见。该病无明显季节性,但冬季发病率较高。病犬和带毒犬是主要传染源,病毒通过呕吐物、唾液、鼻液、粪便和尿液传播。康复犬可获得终生免疫,但病毒可在肾脏内生存,并通过尿液排毒长达6至9个月。感染途径包括被污染的饲料、饮水、胎盘以及外寄生虫,但不通过空气传播。
犬细小病毒是另一种主要影响犬类的病毒,其传染源为犬的粪便。病毒攻击肠道、白血球及心肌,导致呕吐、严重下痢、血痢、食欲不振、抑郁及高烧等症状。犬细小病毒不仅感染犬和狐狸,还能感染狼、臭鼬等动物。感染途径包括消化道和胎盘,呼吸型病例可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
犬传染性肝炎的临床症状包括前期轻度发热、食欲不振、极度口渴,后期呕吐、腹泻,部分犬出现角膜浑浊,即“肝炎性蓝眼”。犬细小病毒的临床症状则包括呕吐、严重下痢、血痢、食欲不振、抑郁及高烧。两者均对幼犬有较高的感染率和致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