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褐斑病防治措施有哪些?

2025-09-18 19:05

选用抗病品种,重病地实行3年以上轮作;玉米生长期合理施肥、浇水,促进植株健壮生长,增强抗病性;玉米收获后彻底清除病残体,并及时深翻,减少越冬菌源;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加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加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l000倍液、40%多·硫悬浮剂500倍液、50%复方硫菌灵800倍液,隔10天左右1次,连续2~3次。防治玉米细菌性褐斑病有农业措施和药剂防治两个方法。在农业防治中,应在秋收后清除病残体,并科学种植,提高植株抗病力。在玉米4至5叶期时,可以使用粉锈宁或磷酸二氢钾等药剂进行防治。1、提早预防:在玉米4~5片叶期,每667平方米用25%的粉锈宁1000倍液或25%戊唑醇1500倍液叶面喷雾,可预防玉米褐斑病的发生。2、及时防治:玉米初发病时立即用25%的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洒茎叶或用防治真菌类药剂进行喷洒。根据多雨的气候特点,喷杀菌药剂应2~3次,间隔7天左右,喷后6小时内如下雨应雨后补喷。农业措施。①玉米收获后彻底清除病残体组织,并深翻土壤;施足底肥,适时追肥。一般应在玉米4~5叶期追施苗肥,追施尿素(或氮、磷、钾复合肥)10~15公斤/亩,发现病害,应立即追肥,注意氮、磷、钾肥搭配;③选用抗病品种,实行3年以上轮作;④施用日本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充分腐熟的有机肥,适时追肥、中耕锄草,促进植株健壮生长,提高抗病力;⑤栽植密度适当稀植(大穗品种3500株/亩,耐密品种也不超过5000株/亩),提高田间通透性。玉米褐斑病防治措施:该病主要发生在玉米叶片、叶鞘及茎秆上,玉米一旦被病原菌侵染,叶片迅速产生大量黄色小斑点,直径约1毫米,并快速干枯。防治方法:1.农业措施。在选用抗病品种、施足种肥的基础上,追肥时注意氮、磷、钾搭配合理,密度合理,以提高田间通风透光,减少褐斑病的发生。没有施种肥的田块应在玉米3叶期亩追尿素10~15公斤。2.药剂防治。玉米4~5片叶时,用25%的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多菌灵500~800倍液进行叶面喷雾,70%甲基托布津每亩70克或12.5%禾果利粉剂每亩30克,对水30公斤喷雾,一般每隔7天用药1次,连喷2~3次,为提高防治效果,可在药剂中适当加些磷酸二氢钾、尿素和叶面肥,促使玉米健壮生长,提高抗病能力。玉米褐斑病防治以防为主,治疗为辅,结合园艺措施、生态调控、理化诱控、生物防治,辅以施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防治。①选用无病种子,最好实行2~3年轮作②注意田间排水,降低湿度③不用病株作饲料肥料;收获后,清除病残体,深耕深翻,减少菌源如做堆肥,一定密封发酵消灭菌源。玉米褐斑病防治措施:1、玉米收获后及时清田,深翻土壤。2、施足底肥(建议种肥同播),适时追肥(4-5叶期追施苗肥10-15公斤/亩)浇水。3、及时中耕除草(控制除草剂用量),保证健壮生长,提高抗病力。4、掌握适宜的种植密度。大穗品种3500株/亩,耐密植品种4500-5000株/亩,建议采用宽窄行种植,以利通风。5、化学防治:在玉米4-5片叶根据情况喷施(苯醚甲环唑,苯醚甲硫,戊唑醇,丙环唑等)杀菌剂进行预防;发病初期喷施杀菌剂+磷酸二氢钾一起进行喷雾,防病的同时以提高植株的自身抵抗力。如果遇到多雨天气应及时施药,一般7-10天一次,连喷2-3次。1、选用高产抗病品种,实行3年以上轮作。2、合理密植,提高田间通透性。玉米大穗品种3500株/亩,耐密品种不超过5000株/亩。3、加强田间管理。施足底肥,增施磷钾肥,适时追肥。一般可在玉米4-5叶期追施苗肥,追施尿素10-15kg/亩。中耕除草,促进植株健壮生长,提高植株抗病力。4、玉米收获后彻底清除田间病残体组织,及时深翻土壤。5、做好药剂防治。在玉米4-5叶期,每亩选用25%的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25%戊唑醇乳油1500倍液叶面均匀喷雾,提早预防玉米褐斑病的发生。在该病发生初期也可用25%的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25%戊唑醇乳油1500倍液叶面喷雾防治,每隔7天左右一次,喷施2-3次,喷后6小时内遇雨应在雨后及时补喷。该病的主要防治措施有:1、选用高产抗病品种,实行3年以上轮作。2、合理密植,提高田间通透性。玉米大穗品种3500株/亩,耐密品种不超过5000株/亩。3、加强田间管理。施足底肥,增施磷钾肥,适时追肥。一般可在玉米4-5叶期追施苗肥,追施尿素10-15kg/亩。4、玉米收获后彻底清除田间病残体组织,及时深翻土壤。5、做好药剂防治。1、农业措施。①玉米收获后彻底清除病残体组织,并深翻土壤;施足底肥,适时追肥。一般应在玉米4至5叶期追施苗肥,追施尿素(或氮、磷、钾复合肥)10至15公斤/亩,发现病害,应立即追肥,注意氮、磷、钾肥搭配;③选用抗病品种,实行3年以上轮作;④施用有机肥,适时追肥、中耕锄草,促进植株健壮生长,提高抗病力;⑤栽植密度适当稀植,提高田间通透性。2、药剂防治。①提早预防。在玉米4~5片叶期,每667平方米用25%的粉锈宁1000倍液或25%戊唑醇1500倍液叶面喷雾,可预防玉米褐斑病的发生;②及时防治。玉米初发病时立即用25%的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洒茎叶或用防治真菌类药剂进行喷洒。喷杀菌药剂应2~3次,间隔7天左右,喷后6小时内如下雨应雨后补喷。提早预防。在玉米4~5片叶期,每667平方米用25%的粉锈宁1000倍液或25%戊唑醇1500倍液叶面喷雾,可预防玉米褐斑病的发生。玉米丝黑穗病又称乌米、哑玉米,是由黍轴黑粉菌引起的、发生在玉米的病害。该病是在玉米苗期发生的一种系统性侵染病害,病菌侵染种子萌发后产生的胚芽,菌丝进入胚芽顶端分生组织后随生长点生长,但直到穗期才能在雄穗和雌穗上见到典型症状。玉米收获后彻底清除病残体组织,并深翻土壤。选用抗病品种,实行3年以上轮作。栽植密度适当稀植(大穗品种3500株/亩,耐密品种也不超过5000株/亩),提高田间通透性。.农业措施。①玉米收获后彻底清除病残体组织,并深翻土壤;施足底肥,适时追肥。一般应在玉米4~5叶期追施苗肥,追施尿素(或氮、磷、钾复合肥)10~15公斤/亩,发现病害,应立即追肥,注意氮、磷、钾肥.。.药剂防治。①提早预防。在玉米4~5片叶期,每667平方米用25%的粉锈。农业防治(1)收获玉米后彻底清除田间的病残体组织,同时要深翻土壤。(2)施足底肥,适时追肥,当玉米进入4-5叶期后亩施10-15公斤尿素,或10-15公斤氮磷钾复合肥,使用复合肥要注意氮。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