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药白锈病在寒冷地区以菌丝体在留种株或病残组织中越冬,或以卵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翌年,卵孢子萌发产生孢子囊和游动孢子,借雨水溅射到白菜下部叶片,从气孔侵入完成初侵染。病部不断产生孢子囊和游动孢子进行再侵染,后期病菌在病组织中产生卵孢子越冬。在温暖地区,寄主全年存在,病菌以孢子囊借气流传播,完成周年循环。白锈菌在0~25℃均可萌发,潜育期7~10天。该病在纬度或海拔高的地区及低温年份发病较重,如内蒙古、吉林、云南等地有上升趋势。在广东,冬春寒雨天气时病害也较严重。低温多雨、昼夜温差大、露水重、连作、偏施氮肥、植株过密、通风不良及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的田块发病较重。防治可用烯酰吗啉、霜脲锰锌、氟硅唑、氰霜唑、霜霉威盐酸盐等加磷酸二氢钾和芸苔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