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低温冷害病因是什么?

2025-09-04 18:55

水稻低温冷害通常指水稻遭遇生育最低临界温度以下的低温影响,导致不能正常生长发育而减产。这是寒地稻作生产的主要障碍之一,一般发生于两个时期:一是4-5月份育苗期出现的冻害,表现为幼苗青枯;二是本田期由延迟型冷害和障碍型冷害造成的“秃尖”、“瘪粒”,甚至不抽穗等。

延迟型冷害在水稻抽穗期遇18-19℃低温时发生,表现为三种情况:一是抽穗期导致出穗延迟或不出穗;二是开花期处于低温,导致不能正常开花受精或灌浆受到障碍,影响产量和品质;三是成熟期遇到冷害,延迟成熟,产生大量青米,降低成熟度和千粒重,影响出米率。是否发生延迟型冷害取决于6月份和8月份的月平均气温,若6月份平均气温低于18℃,8月份日平均气温低于19℃,是发生延迟型冷害的临界气温。

障碍型冷害在抽穗期遇17℃以下低温时发生,主要从幼穗形成期到抽穗开花期,特别是减数分裂期,遇到短时间异常低温,使花器分化受到破坏,花粉败育,造成空壳;在抽穗开花期遇到低温,颖花不开,花药不开裂,花粉不发芽,造成不结实,产量大幅下降。低温年常发生这种冷害,因此在此期间日平均气温17℃是发生障碍型冷害的临界气温。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