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发生胡麻斑病危害的原因有哪些?

2025-08-11 13:57

带病种子播种后,潜伏的菌丝体可直接侵害幼苗,分生孢子可借风力吹到秧田或本田,萌发后侵入稻株内,条件适宜时很快出现症状,并产生黑霉,形成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可进行多次再侵染。高温高湿,雾大露重时发病重。酸性土壤,砂质土,缺肥尤其是缺磷少钾时发病重。水稻胡麻斑病又叫胡麻叶枯病,俗称饥饿病,多在缺肥、缺水等引起水稻生长不良时发病,常与水稻赤枯病混合发生。苗期用稻瘟灵防治。移栽后,用稻瘟灵+三环唑结合防治螟虫一起喷雾。病菌以分生孢子附着在稻种或病稻草上或菌丝体潜伏于病稻草内越冬。翌年播种后稻谷上的病菌可直接侵染幼苗,病稻草上的病菌产生大量分生孢子,随气流传播,引起秧田和本田的侵染。该病菌的侵染对气象因子要求不严格,但薄地,沙质土、酸性土、缺肥、缺水、长期积水、日照不足、根部受伤等引起水稻生长发育不良的因子对病害的发生均有利。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