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棉铃虫以蛹在土室内越冬,成虫夜间出来交尾、产卵,其繁殖能力很强,喜欢在现蕾、正开花的寄主上产卵。成虫对短波光和萎蔫的枝叶具有较强的趋性。在新疆,棉铃虫一年发生3.5—4代,世代重叠较严重,以蛹在3—10厘米的土中越冬,4月中旬到5月上旬,气温在15℃以上时开始羽化。成虫白天躲藏在隐蔽处不活动,日落后飞出,四处寻找开花植物,取食花蜜,补充营养。为害特点每年可发生3~7代,1~2龄幼虫以为害花柱、雄穗及叶片为主;3龄后幼虫以钻蛀玉米果穗为主,也危害叶片,食量较大,为害较重。
牡丹棉铃虫以蛹在土室内越冬,成虫夜间出来交尾、产卵,其繁殖能力很强,喜欢在现蕾、正开花的寄主上产卵。成虫对短波光和萎蔫的枝叶具有较强的趋性。在新疆,棉铃虫一年发生3.5—4代,世代重叠较严重,以蛹在3—10厘米的土中越冬,4月中旬到5月上旬,气温在15℃以上时开始羽化。成虫白天躲藏在隐蔽处不活动,日落后飞出,四处寻找开花植物,取食花蜜,补充营养。为害特点每年可发生3~7代,1~2龄幼虫以为害花柱、雄穗及叶片为主;3龄后幼虫以钻蛀玉米果穗为主,也危害叶片,食量较大,为害较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