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势洼、地下水位高、排水不良的烂泥田,或因稻草还田施入大量的有机肥,发生强烈还原作用的田块要早晒、重晒,以使田土沉实,达到进入不陷脚的程度。土质黏重的田块可见鸡爪裂纹,对这类稻田还需要采取排水措施,降低地下水位,改善土壤环境。水稻生长正常的高产田要及时晒。这类稻田一般土壤肥力高,通透性好,晒田主要是为了控制无效分蘖。当每667米2茎数达到预计穗数或稍前时,即应开始排水干田,到田面硬实,出现小裂纹时可灌一次浅水,待自然落干后继续晒,直到幼穗分化期。前期施氮肥过多,秧苗生长过旺,有倒伏危险的稻田要早晒、重晒。一般当茎数达到预期穗数80%时即开始晒田,达到田面出现小的龟裂,下田不陷脚,使苗色逐渐落黄。中间可过水一、二次,以延长晒田时间,使田面不至于干裂过甚而妨碍水稻正常生理功能。对于前期生育不良、茎数不足的稻田以及肥力差、土壤渗透性强的漏水田,一般不必晒田。另外,中、重度盐碱荒地不宜晒田。秧田分为两种,一是两段育秧秧田,要求肥力上等,水源丰富,排灌通畅。二是旱育秧秧田,要求肥力上等,水源丰富,背风向阳。根据田块情况决定晒田程度。轻晒田块,要达到田面开细缝。人脚下去不黏泥;中晒的田块,晒到田面出现鸡爪状裂纹;重晒的田块,要达到白根外露,叶色褪淡,叶片直立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