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纹枯病形态特征有哪些?

2025-07-26 08:49

小麦纹枯病几乎遍及世界各温带小麦种植地区。在中国,长江流域和黄淮平原均有发生,其中华北冬麦区发生严重。主要发生在叶鞘及茎秆上。小麦出苗后,根茎、叶鞘即可受害。发病初期,在地表或近地表的叶鞘上先产生淡黄色小斑点,随后,发展呈典型的黄褐色梭形或眼点状病斑。病部逐渐扩大,颜色变深,向内侧发展可延及茎秆,致病株的基部茎节腐烂,幼苗猝倒、死亡。小麦生长中期至后期,叶鞘上的梭形病斑常相互联结,形成云纹状花纹,中间呈淡黄褐色,周围有较明显的棕褐色环圈。病斑可沿叶鞘向植株上部扩展,直至旗叶。常因品种不同,形成青褐色至黄褐色花秆,使叶鞘及叶片早枯。当麦株间空气湿度大时,病斑也可向内侧扩展深及茎秆,导致烂茎,形成枯孕穗或枯白穗。在病株中部或中下部叶鞘的病斑表面产生白色霉状物,并纠集成团,颜色由淡黄色至黄褐色,逐渐变深,最后形成许多散生的、圆形或近圆形的褐色小颗粒状物,即病原的菌核,大小12毫米。菌核由少数菌丝与叶鞘组织相连,较易脱落。病原也可以侵害根部。受害幼苗根系遭受破坏,根部呈褐色干腐。重病苗逐渐死亡,轻病苗尚可生出新根。病苗地上部矮小,叶片小而挺直,暗灰蓝色。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