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赤霉病防治方法:(1)选择抗病品种。这是减少小麦赤霉病发病的重要措施,但由于种植模式和技术的限制,小麦赤霉病品系在不同地区性状的表现上抗性不一。(2)适时播种。通过科学密植、改善小气候、避免播种过晚,可有效避开小麦赤霉病的危害时期。选择早熟品种,避开抽穗扬花期赤霉病发病的有利环境条件,根据品种特性和地块肥力水平,控制好播量,保证基本苗数,创造不利于小麦赤霉病的发生环境,减少病菌危害。(3)科学施肥。加大钾肥施用量,施足基肥,巧施返青拔节肥,推广配方施肥,减少氮肥用量。(4)重视日常田间管理工作。注重田间沟系安排,及时清除杂草,在扬花期前提前挖沟起垄,做到降水及时疏通,避免积水,降低田间湿度。在冬前、春后及时除草,减少病害滋生蔓延。防治方法以选用抗菌品种为基础,药剂拌种作为重要措施,农业防治与化学防治并重,确保小麦丰产丰收。播种前进行小麦拌种,用2.5%咯菌腈种衣剂拌种,药种比例为1:500。化学药剂选用要注意保证其具有良好的渗透性及耐水性,每亩可选用25%氰烯菌酯悬浮剂100~200毫升,或40%戊唑·咪鲜胺水乳剂20~25毫升,或28%烯肟·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95克,或50g的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或40ml的25%丙环唑乳油或55ml的25%咪鲜胺乳油,对水30~45公斤细雾喷施。注意施药时期及次数,扬花前进行化学药剂防治,选择晴天进行,若遇到连续阴雨天气需抓住雨停间隙喷药,第1次施药5~7天后进行2次施药,喷药距离麦穗上方30厘米左右,使药剂均匀施撒在麦穗上,提高防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