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黄萎病防治技术有哪些?

2025-07-22 09:13

保护无病区,做好检疫工作,严防病区扩大。选用抗病品种,如高抗品种新陆中2号,抗病品种辽棉5号、辽棉10号、辽棉7号、中棉9号、中棉12号、中棉19号、中棉99号、中3723、中8004、中8010、晋68-420、86-4、86-12、晋棉21号、晋棉16号。实行大面积轮作,铲除零星病区、控制轻病区、改造重病区。近年用12.5%治萎灵液剂200~250倍液,于发病初期、盛期各灌1次,每株灌对好的药液50~100ml,防效80%~90%。调整灌水方式,保持田间干燥。合理使用防治药物,提高棉株自身抵抗力。实行水旱轮作,降低土壤病菌基数,尤其是与水稻等禾本科作物进行轮作,对抑制黄萎病有较好的效果。在防治上应当统筹兼顾,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认真执行“保护无病区、控制轻病区、消灭零星病区、改造重病区”的防治策略。合理施肥、灌水,控制氮肥,增施磷钾肥,增强植株长势,加强田间管理,提高植株抗病力。深翻土壤,减少耕作层菌量,减少发病株率和减轻发病程度,耕作层中的病株残体和致病菌在深层土壤也加速消解。选用16%氨水或氯化苦、福尔马林等进行土壤熏蒸或消毒。棉种消毒处理。保健栽培,改善棉田生态环境,使棉田土温较高,但湿度不宜过大,忌大水漫灌,可减少发病。发生初期,可选用0.5%氨基寡糖素水剂300~400倍液,或36%三氯异氰尿酸可湿性粉剂600~750倍液,或10亿活芽孢/克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1125~1500g/ha制剂喷雾。黄萎病的高发期是在棉花花铃期,一般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施用放线菌、绿脓杆菌、木霉菌。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