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防治。精选苗床:选择地势高、排水良好的地做苗床,选用经消毒无病的营养土做床底,播前1次浇足底水,以减少出苗后的浇水量苗后浇水时一定要选择晴天,小水勤浇。遇苗床湿度过大,可撒层干细土吸湿。培育壮苗,提高抗病力:注意苗床通风换气,合理控制温湿度,是培育壮苗的关键,发现病苗及时拔除。
化学防治。种子包衣防病:干种子用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适乐时)包衣,包衣使用剂量为4-5‰,包衣后晾干播种。喷洒药物防治:齐苗后定期适时用药防治,一般间隔7-10天防治1次,连续防治2-4次。高效、低毒、低残留防治用药:可选咯菌腈、春雷·王铜等结合苗床浇水时喷洒。常规防治用药:可选乙烯菌核利、曙霉灵、异菌脲、氢氧化铜等喷雾。在发病初期,用5%井冈霉素水剂500-800倍液,一般每7天喷洒一次,连续喷洒2-3次。当发现苗床茄子立枯病和茄子猝倒病同时发生时,可以喷洒72%普力克水剂800倍液加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药时注意喷洒茎基部及其周围地面,7-8天喷洒一次,连喷2-3次。
一、选用排灌方便的田块,避免田间积水,降低田间湿度。二、选用抗病品种,与非茄科蔬菜进行2-3年轮作。三、育苗移栽,采用无菌土育苗,用前晒3周以上,播种后用药土覆盖。四、及时清除田间及四周杂草,集中烧毁或沤肥;深翻地灭茬、晒土,促使病残体分解,减少菌源。五、及时防治害虫,减少植株伤口,减少病菌传播途径;发病时及时清除病叶、病株,并带出田外烧毁,病穴施药或生石灰。六、选用无滴膜盖棚室,改善光照条件,增加光照强度,以利光合作用,提高幼苗抗病力。七、加强田间管理,培育壮苗。齐苗后白天苗床或棚温保持25℃-30℃,夜间保持10℃-15℃,防止寒流侵袭。苗床或棚室湿度不宜过高,连阴雨或雨雪天气或床土不干应少浇水或不浇水。
茄子立枯病的防治方法有选择地势高、排水良好的地做苗床;播种前进行种子包衣防病;培育壮苗,提高植株抗病力。齐苗后定期适时用药防治。茄子立枯病防治方法:出苗后加强病虫害发生情况调查,在发病初期注意预防,可用下列杀菌剂或配方进行防治: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30%苯醚甲·丙环乳油3000—3500倍液;20%灭锈胺悬浮剂800—10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20%氟酰胺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喷雾防治,视病情隔7—10天喷1次。苗床发现病株后,发病初期拔除病株,还可用下列杀菌剂进行防治:20%甲基立枯磷乳油800—1200倍液;30%苯醚甲·丙环乳油2000—30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5%井冈霉素水剂1000—1500倍液;灌根或喷淋,视病情隔5—7天1次。喷药时注意喷洒茎基部及其周围地面。茄子立枯病多数在苗期发病,会导致植株干腐。在该病的防治中,可选用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或腐霉利可湿性粉剂进行喷施,喷施中将茎基部和地面全部喷到,根据病情间隔5至7天喷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