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地栽培与非瓜类作物实行3~5年以上轮作。采用嫁接育苗或育苗时选择无病菌的田土配制营养土育苗。定植时不伤根,采用高畦(垄)、地膜覆盖栽培,在管理上注意地低时少浇水,多施腐熟的有机肥,增加根际生物的拮抗作用。该病害发生时,应先清除病株,再及时喷洒53%精甲霜·锰锌水分散粒剂600~800倍液,或69%烯酰·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70%恶霉灵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或72.7%霜霉威水剂600~800倍液,或687.5%霜霉威盐酸盐·吡氟菌胺悬浮剂800~1200倍液等。视病情间隔5~7天喷1次,也可喷淋苗床。应在上午进行,中午温度高时应排风降低苗床湿度。保持育苗畦床土表面干燥,苗床内空气湿度控制在60%~80%以下,可减少病害的发生。减少浇水次数,可用多次在畦面撒细土的办法保墒。如果必须浇水,应在上午进行,中午放风,排除湿气,下午在苗床上撒干燥的草木灰。草木灰有吸湿、抑制病原苗发生和加深土表面颜色以多吸收阳光提高地温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