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粗缩病发生规律?如何防治?

2025-07-09 13:21

防治方法:1.种植抗病或耐病品种。2.种子处理:用5%蚜虱净乳油按种子重量的2%拌种或用专用包衣剂处理。3.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拔除田间小麦丛矮病病株和玉米发病幼苗,清除杂草,减少毒源。4.在麦蚜防治药剂中加入25%捕虱灵20克兼治灰飞虱,能有效控制灰飞虱的数量。5.在播种后临近出苗前后进行喷药治虫,以每亩10%吡虫啉30克加5%菌毒清100毫升喷雾,隔5日再喷1次,连续用药2次~3次可以控制发病。

农业防治:1.选择抗病品种,不同品种对粗缩病的抗病性有差别,这是避免粗缩病最好的办法。2.采取夏玉米适当晚播,使玉米的感病生育期与灰飞虱的传毒高峰期错开,有效预防粗缩病。3.玉米苗期加强田间管理,促苗早发,及时间苗,发现感病植株及早拔除;及时去除杂草,减少粗缩病毒的病源;及时浇水,防治干旱加重病毒病的发生。

药剂防治:1.播种前进行种子包衣,特别是用内吸性的杀虫剂,能有效防治灰飞虱,预防粗缩病。2.发病后,喷施杀虫剂+抗病毒剂+叶面肥进行防治。玉米苗期出现粗缩病的地块,及时拔除病株,并根据灰飞虱虫情预测情况及时用25%扑虱灵50克/亩,在玉米5叶期左右,每隔5天喷一次,连喷2~3次,同时用40%病毒A500倍液或5.5%植病灵800倍液喷洒防治病毒病。对于个别苗前应用土壤处理除草剂效果差的地块,可在玉米行间定行喷灭生性除草剂20%克无踪,每亩550毫升,对水30公斤,注意不要喷到玉米植株上,克芜踪对杂草具有速杀性,喷药后52小时杂草能全部枯死,减少灰飞虱的活动空间,田边地头可喷45%农达水剂,但在玉米行间尽量不用,以免对玉米造成药害。

春玉米发病主要由来自麦田和杂草上的越冬代以及第一代带毒灰稻虱传毒引起;夏玉米和秋玉米发病主要由来自早、中稻田的第二、三代带毒灰稻虱传毒引起。田间带毒的稻灰飞虱发生量大,夏秋两季干早,玉米生长不良则发病严重;向阳山坡、土质肥沃的田块发病重,马齿型较硬粒型的玉米发病重。冬季寒冷,越冬灰飞虱死亡率高,玉米黑条矮缩病发生就轻,反之则重。一般玉米幼苗在7叶前期最易感病,该生育阶段和灰飞虱迁往玉米田时间一致,故发病较重。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