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施肥、避免偏施氮肥、增施钾肥可明显降低发病率。要采用高畦栽培,严禁大水漫灌,注意雨后及时排除积水,防止湿气滞留。要及时中耕松土,避免各种损伤。玉米抽雄期至成熟期是防治该病的关键时期,病害发生初期可以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40%乙膦铝可湿性粉剂300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淋根基,间隔7-10天喷一次,连喷2-3次。
近年该病上升与部分育种材料抗病性差,耕作栽培条件改变有很大关系。因此,选用抗病自交系,培育抗病杂交种是首要防治措施。引致茎腐病的病原物都是弱寄生菌,保能侵染生长势较弱的植株。加强栽培管理,合理施肥,合理密植,降低土壤湿度等措施可以使植株健壮,减少茎腐病。合理轮作,深翻土地,清除病残和不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可以减少田间菌源,达到一定的防治效果。茎基发病可及时将茎基部四周的培土扒开,降低湿度,减少侵染,待发病盛期过后再将士培好。并及时拔除重病株,烧毁或深埋,避免传播。
玉米细菌性茎腐病。茎基部腐烂,有恶臭。发现拔掉带出来深埋处理,可以用链霉素,叶枯唑,辛菌胺,中生菌素,噻菌铜,噻森铜,喹啉铜,氯溴异氰尿酸,多粘类芽孢杆菌等加磷酸二氢钾喷雾,间隔5天在连续喷施2到3次。及早清除病株,集中销毁,减少传染源;合理施肥,雨后及时排水、培土,促进玉米生长健壮,增强抗病能力;防治害虫,减少伤口;药剂防治可在发病初期用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农用链霉素4000~5000倍液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