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以休眠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成为翌年发病初侵染源。分生孢子借风雨、气流传播,侵染玉米,在病株上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发病适宜温度26—29℃,产生孢子最适温度23—25℃。孢子在24℃下,1小时即能萌发。遇充足水分或高温条件,病情迅速扩展。玉米孕穗、抽穗期降水多、湿度高,容易造成小斑病的流行。低洼地、过于密植荫蔽地;连作田发病较重。玉米小斑病的防治措施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由于传播途径主要靠气流,并多次侵染,且越冬菌源广泛,单用一种防治措施效果不佳,故应采用“以选用抗病品种为主,结合栽培技术防病”的综合防治措施,才能有效控制病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