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条锈病的症状特征?

2025-03-27 15:27

染病初期在病部出现褪绿斑点,以后形成与叶脉平行排列、小长条状的鲜黄色夏孢子堆,后期长出黑色、狭长形、埋伏于表皮下的条状疱斑,即冬孢子堆。菌丝丝状,有分隔,生长在寄主细胞间隙中,用吸器吸取小麦细胞内养料,在病部产生孢子堆。夏孢子单胞球形,鲜黄色,表面有细刺,大小(32~40)×22~29(um),有发芽孔6~12个。冬孢子双胞,棍棒形,顶部扁平或斜切,分隔处略缢缩,大小36~68×12~20(um),柄短。该菌致病性有生理分化现象,中国已发现29个生理小种,分别为条中1一29号,条锈菌生理小种很易产生变异,1950年以后已出现过5次优势小种的改变。

小麦条锈病主要发生在叶片上,其次是叶鞘和茎秆及穗部。苗期染病,叶片上产生多层轮状排列的鲜黄色夏孢子堆。成株叶片初发病时夏孢子堆为小长条状,鲜黄色,椭圆形,与叶脉平行,且排列成行,像缝纫机轧过的针脚一样,呈虚线状,后期表皮破裂,出现锈被色粉状物,用手触摸病斑,就在手上留下锈粉。小麦叶片感病后从侵染点向四周扩展形成单个的夏孢子堆,多个夏孢子堆在叶片上成行排列,与叶脉平行,呈虚线状。夏孢子堆呈鲜黄色、长椭圆形,孢子堆破裂后散出粉状孢子。后期会在小麦病部表皮下形成黑色冬孢子堆,严重发生年上升到穗部危害小麦籽粒。最终,叶片会干枯死亡。

推荐文章